BFI(英國電影學會)於4月12日頒給《Nomadland》最佳電影等四獎(可類比奧斯卡)。至4月中,這獨立片已獲29座最佳電影獎、 37座最佳導演獎、19座最佳女主角獎、23座最佳攝影獎。
很少電影氣勢那樣銳不可擋。我上youtube看趙婷出席活動和訪問,探索傳媒讚賞華裔女導演Chole Zhou原因。他們認為她比較美國人更關懷當地原居民,更愛美國那大片土地、。
北京大腕女兒不因為受美帝教育才這樣,她回答說,只因為出於好奇和關心,便開車到South Dakota的Pine Ridge Reservation去,認識當地人,寫成劇本。她略有財力,便與黑人Forest Whitaker合作監製電影,顆同未拍過電影的攝影師 Joshua James Richards,拍攝真實印第安人演出的自家故事《Songs My Brother Taught Me》。
趙婷前往美國人都不去的印第安人保留區,成功拍好電影,立時受讚,而 Joshua James Richards亦獲獎。他倆自此不但成為最佳拍檔,還成為家人,再接再勵,在South Dakota添食,進一步到Bad Land(該地名令人聞風喪膽),認識一位受車禍傷頭牛仔,於是便把他奮鬥人生拍成勵志電影《The Rider》。根據悲慘真實拍成的影片《再生騎士》近兩星期在油麻地上映,關注趙婷的影迷(內地青年佔不少)不約而同前往去看。傷殘牛仔刻苦鍛煉,在沒落馴馬表演(rodeo show)中恢復雄風,贏回自尊。在youtube上我聽到有美國人在巴黎看到該片,感動落淚。該片參加法國Cannes電影節,剛巧由美國影壇怪傑兄弟Joel & Ethan Coln當評判團主席。大家想不到趙婷人生因此行運,乃因Joel Coln老婆是Frances Mcdormand,美國Triple Crown of Acting女演員(在舞台、電視、電影三者皆得過最佳演技獎,兩座奧斯卡獎、兩個電視獎Emmy Awards, 一個舞台劇獎Tony Award,連嘉芙蓮‧協賓與梅麗‧史翠普都比不上她)。大家應該熟悉她在《廣告牌殺人事件》贏第二個奧斯卡。
Mcdormand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看到趙婷執導的《再生騎士》,不單只稱讚說:「看該片,竟可變成我個人自省與發現旅程。我完全被這位女導演吸引,她用經典男性/西方電影類型與題材,講述更貼近大眾﹑更普遍的故事——戰勝逆境、掙扎求存、調整並努力達成夢想。」她還叫Peter Spears (《Call Me By Your Name/以您的名字呼喚我》監製)去看該片。
在2017年,紐約Columbia Journalism School講師Jessica Bruder,花了三年時間採訪,開車15,000哩完成紀實文學《Nomadland: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-First Century》,而McDormand和Spears取得拍攝版權。
趙婷完全不知道美國遊民,是McDormand叫她看該書,並邀請她當導演。趙婷當時正籌備主流大製作超級英雄電影、漫威漫畫《Eternals/永恆族》,但被書中的牧民生活吸引,趕緊在2018年秋天開展為期4個月拍攝工作。
趙婷已經在南達科他州拍片兩次,她與McDormand改裝麵包車,立時融入真實遊民生活裡。他們多得兩個非牟利組織Rubber Tramp Rendezvous(Bob Wells 創立)與Homes on Wheels(Suanne Carlson創立)幫忙,充實劇本。Bob Wells是美國遊民界靈魂,他著有《How To Love In a Car, Van or RV》一書,YouTube頻道追隨者近50萬人,而Rubber Tramp Rendezvous成員近萬人。趙婷與McDormand 獲得Bob Wells與Suanne Carlson信任,參與Rubber Tramp Rendezvous和Homes on Wheels活動後,除得到Wells與Carlson答允演出外,也找到其他幾位成員出鏡講自己故事。趙婷自己可寫作,於是她便能像香港導演那樣,邊寫劇本邊拍攝,把採訪紀錄轉為劇情片。該片能感動觀眾,理由在此。
香港上映該片,發行商取名為《浪跡天地》,浪漫過份,因為影片並非由演員來演繹逍遙生活,而其實是真實游民紀錄,他們每天克難過日子。
攝製團隊從2018年9月開展拍攝工作,從南達科他州始,經過Deadwood,到達內布拉斯加州西部,接著在內華達州Empire總會合,以該地作為女主角Fern(蕨類植物,該名字喻人粗生粗養)起點,也是原著發芽源頭。作者Jessica說Empire曾是幾代石膏礦工家鄉,受大蕭條摧毀,居民全被驅逐撤離,連郵政編碼也取消,清空荒廢得罕見。全片如4個月美國西部冒險記,成為女主角尋找自我一次旅程,最後在加州聖貝納迪諾縣海邊作結。
大陸把《Nomadland》翻譯為《無依之地》,不懷好意。美國住在van仔的淪落人皆有收音機、手機,只要網絡通便可開群組,舉辦野火會、研討會、學習班,此外,肯開聲便可得到咖啡與食物。美國houseless者怎算無依,相反我卻少見香港和大陸露宿者玩手機,他們才真無依。
台灣臉譜出版社在2019年10月31日推出原書中譯,專職譯者高子梅曾任廣告公司業務經理和總監,深懂美國無屋可歸者,準確譯出原著精神《游牧人生》。中文自古已有說牧民「逐水草而居」,今天美國牧民亦一樣,並非亂闖胡蕩,而是跟手機每日資訊,追隨「米路」,在冬天前一定要找到有熱水、熱食、可入屋過夜的地方落腳、工作。
該部電影最感動我是結束時,字幕打出「我們在路上見」,給我尤如「在煲底見」般震撼。
信仰相同價值觀的人,通過有情有義網絡,分散後亦會江湖再見。(完)
#####
圖:Disney提供
[ #文化 #藝術 ]